近日,國際教育部師生團隊經過精心籌劃,順利完成了第三屆模擬聯合國論壇。八國學生代表們齊聚一堂,圍繞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13個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并以老齡化社會為題,從不同國家角度進行了深入論述,提出議案。該論壇繼續保持前兩屆模聯以來的國際胸懷,結合工商外國際化辦學特色,鼓勵各國學生以更為積極的心態去關注公共議題,擁有更廣闊的思路和更高層次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本次活動還特邀上海日本人學校、德國不來梅歐洲中心學校、澳大利亞Marcellin College, St Joseph's College,Stawell College等校師生代表參與。
現場,各國學生發言內容詳實、肢體語言大方,現場“觀戰”、并擔任評委的上海國際文化進修學院副院長張懿彥表示,同學們的主題研究角度、資料收集、英語演講、案例形式都讓她印象深刻。騰威國際教育集團董事沈方圓、不來梅學校的Nils、日本人學校的石冢健等其他評委也被學生演講所打動,認為學生的觀點、自信的態度、對細節的把控都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針對13個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討論,八國青年代表也同時聚焦“全球性老齡化”的話題,針對兩份解決老齡化問題的草案展開討論。據介紹,今年的“模聯”活動還會將成果深化保留。圍繞國際話題展開探討這一設置,讓八國青年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并引導他們從多元文化角度看待問題,并以全新視角討論國際問題。借助了模擬聯合國這一形式,提升各國青年的跨文化溝通力,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從文明互鑒的新角度激發文化上的自我探索。這也是工商外長期以來致力于打造“融·和”的國際化校園氛圍的最好印證。活動中發布的《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也將作為素材,向學校學生征集“敬老指南”,讓同學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真正關注老齡問題。
活動主要負責老師汪旸向記者介紹到,模擬聯合國的活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每一屆都有創新。今年的話題更貼近社會、貼近學生,讓學生真正從自身出發,打開視野之窗,走上思辨之臺。國際教育部主任譚勇老師也表示,此次活動涉及的議題包括國際文化、經濟、政治、環境等各方面,這些內容都是中國學生平時相對關注與參與度不高的,而參與模擬聯合國活動可以讓同學們更多地關注社會、國際熱點,產生各自的思考,這樣的交流碰撞不同于課堂上老師單方面的教授,而是促使學生有效地應用理論知識,促使同學們做到真正了解彼此文化差異,理解跨文化交流。這正是工商外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所一直在堅持的事情。
這三年來,國際教育部一直借助模擬聯合國論壇這一平臺,來響應學校“以國際化發展戰略為引領,以國際化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國際化校園文化為載體”的教育理念,致力于通過跨文化的活動,來打通國際學生與中國學生在教學和文化等方面的壁壘,使得各國學子懂得互相了解、彼此合作。為中外學生提供成長的機會和成才的平臺。模擬聯合國的活動就是學校為了推進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貫徹“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精神的創新實踐,更是落實教育部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生動縮影。工商外正為培養新時代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